“墨子号”等国之重器问鼎世界,“海丝一号”、反隐身米波雷达守卫祖国空天......近年来,安徽举全省之力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在服务我国航天科技创新中,持续推进航天领域高能级平台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量子等优势技术在航天领域融合应用,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了安徽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创培育 打造产业生态链
走进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国磊带领他的团队正在研讨安徽省通导遥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优化提升方案。“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多个卫星资源在农业、水利、矿山、交通等多领域的综合落地应用。让北斗应用于各行各业,目前,入驻我们平台已有200多家运营主体。”胡国磊介绍道。
据了解,该公司自2020年将总部搬到合肥以来,北斗三号系列终端等设备,在应急指挥、城市安全等多个新场景得到广泛应用。“当地政府帮助我们快速引进人才,也帮助我们把高端人才尤其是外来人才给留住、用好,坚定了我们在合肥的发展信心。”该公司董事长李传军说。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依托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聚力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去年,全国首个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合肥组建运行。目前,合肥市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各类主体近70家,初步形成了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
空天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安徽抢抓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依托自身创新和产业优势,多措并举优环境,涵养“空天系”产业生态,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为进一步优化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环境,从2021年底以来,安徽省瞄准空天信息领域迅速布局,组建了50亿元规模的“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基金”,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发展这个未来产业。与此同时,聚焦产业链延链强链补链,大力招引头部及关键配套企业,积极培育本土优质企业。不断深化与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重要央企的战略合作,锻长补短、做优做强。
集群发展 构建产业生态圏
近年来,“芜湖起飞”成为这座城市以“十年磨一剑”的战略定力打造通用航空产业,开辟“新赛道”的注脚。截至目前,芜湖航产园核心及关联企业近200家,形成较为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基本实现“不出园区便可生产一架国产通用飞机”。2022年以来,芜湖航产园完善产业招商“全景图谱”,目前,已覆盖整机、卫星、无人机、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及综合维修、运营保障等全产业链项目。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芜湖是缩影,也是例证。
为构建“龙头+配套”产业生态圈,我省高规格建设合肥深空科学城、芜湖航空航天产业园,培育壮大通用航空、航天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千亿航天产业。
“我们公司2022年产值达到3000万以上,这得益于蚌埠市政府给我们解决了场地问题,人才政策问题,这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帮助。”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巍说。近年来,蚌埠市依托中电科40、41所、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等科研优势,打造空天智造产业园,吸引了九州云箭、凌空科技、镭明激光等航空航天企业纷纷入驻。“我们产业的定位偏向于制造端,比如说发动机和关键材料,集聚北京的院所和总部、国企央企的一些资源,来把这个产业做大。”从蚌埠市禹会区科技经信局局长李成龙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该市在构建空天产业生态圈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发展定位。
帆好风正劲!安徽的空天信息产业发展势头正好,全省已汇聚近百家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创新平台。目前,安徽已初步形成了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及信息服务的全产业链,全省已汇聚近百家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创新平台。眼下正在卫星、航空材料、终端设备等领域强化布局,加速大项目招引和高含金量科技成果转化,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