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武红鹏 德州报道
(相关资料图)
当前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7月27日,中共德州市委防灾减灾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切实做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布通知。
一、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增强责任担当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牢防汛救灾政治责任。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着眼最不利的情况、最极端的天气,立足防大汛、抗强台、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完善工作预案,全面做好防汛救灾准备。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各项防范应对工作措施,将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未雨绸缪科学防范,着力化解风险隐患
(一)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要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预警,加密监测频次,及时会商研判,强化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提升灾害预警的时效性、精准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滚动发布灾害预报预警信息、避险安全提示以及交通、物资、转移安置等权威信息,确保信息第一时间到村、到户、到人。针对城镇、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区,要因地制宜利用短信、应急广播、高音喇叭、逐户通知等方式,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给每个受威胁人员。强化预警响应,严格落实应急“叫应”和预警响应联动机制,确保“叫醒”“回应”及时、响应高效有力。
(二)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聚焦灾害风险隐患,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发动基层群众,针对可能发生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区域开展持续排查,特别要重点加强社区、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人口密集区和水库塘坝、河道、在建涉水工程、桥梁等重要设施以及城市下穿式立交桥、道路低洼地段、涵洞、地下空间等易积水区域的安全检查巡查,认真筛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确保不留死角、万无一失。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逐项梳理,建立隐患台帐,明确治理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措施和落实时限,实行闭环管理,整治一项、销号一项;对短时间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提前落实好防控措施,做到隐患早发现、风险早消除,坚决避免小险酿成大灾。
(三)突出做好重点部位防御。要突出抓好防洪工程、在建涉水工程、河道、化工园区等重点部位的巡查防御,切实提高防御针对性、实效性。要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科学开展流域洪水防御和水库群联合调度,汛期不得擅自在汛限水位以上运行,严禁拖延执行调度令或搞变通。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重,切实加强对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配合、监督指导,确保各项度汛措施落实到位。
三、协调联动高效处置,提高抢险救援救灾水平
(一)扎实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和队伍管理。要抓紧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细化抢险、撤离、救援各项措施。组织开展辖区内或跨区域的军地、企地、社会联动综合演练,每个水库、化工园区等安全生产关键部位都要开展针对性演练或推演。要严格应急队伍管理,提高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上、打得赢。各地要进一步摸排辖区内各类抢险救援力量,系统掌握抢险救援队伍、工程施工企业等救援资源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救援。
(二)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各地要按照县级0.5-0.7万人的国家标准要求,采取实物储备、社会化储备、协议储备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要注重加强应急手电筒等照明设备和应急救助物资的实物储备。要加强本地区救灾物资监督管理,对救灾物资品种、数量、规格等进行核对和抽检,确保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县(市、区)要向交通不便、多灾易灾的乡镇(街道)前置预置救灾物资。要明确专门队伍负责救灾物资的紧急装卸、调运等工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到位快、用得上,灾害发生后6小时内受灾群众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得到基本救助,切实保障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
(三)及时组织紧急转移避险。要针对防汛关键期强降雨等可能引发的洪水等自然灾害风险,紧盯学校、医院、敬老院、旅游景点和危险区域居住点等重点场所,以及在建工地、避难场所、临建设施等临时人员聚居地,有针对性地落实巡查防灾避险措施。要加强城市内涝隐患点排查,划定洪涝危险区域,设立醒目警示标牌,提前疏通河道、疏通管涵,保持行洪排水畅通,将内涝积水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要严格执行“提前避让、预防避让、主动避让”原则,当预判可能发生灾害前,及时启动紧急转移预案,坚决果断组织临灾应急避险,第一时间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
(四)严格灾情统计报送。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灾情信息报送的规定,逐级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灾情报送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配好配强灾情报送力量,确保灾情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快。要坚持“有灾必报、应报尽报”原则,严肃灾情管理和信息报送纪律,严格执行24小时灾情信息报送和零报告制度,按要求及时、规范、准确统计报送灾情信息,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灾情信息共享、协同联动、调度会商等工作机制,对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灾害事件开展联合调查,对重大灾害损失进行联合会商,确保灾情数据准确全面。
(五)科学开展应急抢险救灾。要统筹各类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强化统一指挥调度、部门联动、区域协作、军民联防、警民联防,一旦发生险情灾情,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集结抢险人员和物资装备,做到快速响应、有效救援。要坚持科学救灾、安全救灾,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科学研判和处置险情,严防抢险救灾人员伤亡。要坚决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加强灾害现场和周边影响区域开展监测,严防次生衍生灾害发生。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救助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及时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就医、有临时安全住处。
四、压紧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一)严格落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各地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总体要求,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防灾减灾工作要亲自过问部署,全面落实地方党委领导下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救灾责任制。要按照“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和“宁可抓重、不可抓漏”的原则,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责任体系,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注重落实基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工作责任,明确河道、水库、洪涝灾害危险区、城镇低洼易涝点等重点部位、薄弱环节的防汛救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细化职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
(二)凝聚协调联动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专业职能作用,发扬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团结抗灾的优良传统,守底线、防风险、明重点,扎实做好防汛救灾的组织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共同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自然资源、住建、交通、水利、城管等部门要发挥好“前端”作用,依法依规承担相关行业领域的灾害监测、预警、防治工作及抢险救援的技术保障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强化综合预防,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应急救援救灾工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强化组织,科学完善应急预案,遇到灾情迅速调度安排、果断有力处置。
(三)严格执行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信息报告确认制度,坚持边处置边报告、边核实边报告,确保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规范。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备勤,始终保持临战状态,积极担当作为,确保及时高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
(四)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规范信息发布,必要时会同宣传部门及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汛情灾情及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要持续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要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典型宣传,深入挖掘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一线党员干部抢险救援救灾感人事迹,及时报道解放军、消防救援、医护、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一线人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及受灾群众不等不靠、自救互救的典型案例,大力弘扬正能量,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创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